以“人才興” 賦能大健康“產業強”
中共蘄春縣委書記 胡安元
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。近年來,蘄春縣牢固樹立“人才第一資源”理念,緊扣大健康產業布局,堅持以需求帶招引、用產業聚人才,全面構建“引、育、用”全鏈條,傾力打造縣域人才聚集“新高地”,為蘄春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。
強化“引才鏈”,加速產業人才聚集
沒有人才的支撐,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蘄春縣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方式,堅持立足于本地域蘄艾特色,以大健康產業為“媒介”,促進引才與產業深度融合。把推進大健康產業人才分別編入《蘄春縣“十四五”人才發展規劃》、《關于高質量推進新時代“人才強縣”戰略的實施意見》等重要綱領性文件,構建更加積極、更加開放、更加有效、更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體系,形成聚才的強大“磁場”。瞄準“李時珍”金字招牌效應,利用大健康產業及“蘄艾”獨特優勢及發展前景,廣發“英雄帖”,強化特色品牌攬才。先后引進游錫火、袁琴、夏恒建、彭進洪等30余名高端人才匯聚蘄春獻才獻智;以才引才,有300多名國內外高等院校專家教授來蘄投身蘄艾科技研發工作;以才促產,吸引400余名在外能人返鄉創業。出臺創業補貼、免費培訓等惠才利才政策,對涉艾人才及蘄艾產業基地等落實真金白銀獎補,以真金實策吸才。2021年以來,已落實獎補資金1200余萬元,惠及38名優秀涉艾人才及545家蘄艾基地。專門拿出2000萬元人才專項獎補資金,用于大健康產業人才引進和資助,將蘄春打造成為多層次、各領域人才聚集“洼地”。
構建“育才鏈”,促進人才合作交流
人才興,則產業興,人才強,則產業強。蘄春縣堅持以大健康產業發展為出發點,下大氣力不斷創新育才措施,全方位培育壯大大健康產業人才隊伍。深入推進大健康人才成長工程,依托基地育才。發展全縣艾灸培訓基地22家,依托李時珍醫藥集團養生學院、李時珍職業技術學校、李時珍蘄艾養生培訓學校、艾都養生商學院等8家重點培訓基地,每年舉辦艾灸人才培訓班50余期,大健康產業電商培訓班30期,培訓1.5萬多人,發展團隊300多個。目前,全國蘄春艾灸店達1.5萬余家,“蘄春艾灸師”榮獲全國“我最關注的勞務品牌”第一名。堅持賽教結合育才,建立“產教融合”培育模式,培育本土“專家”。常態化開展蘄艾人工種植、收割等特色技能大賽,全面提升鄉土人才專業技能。通過中藥材專家下鄉、科技特派員駐企等方式,引導高層次人才走進田間地頭,與藥農“結對子”,培養大健康產業“引路人”、技術發展“田秀才”,培育致富帶頭人316人,大健康產業技能人才850人。構建“政府主導、企業參與”的模式,定向培養育才。依托華中科技大學、武漢紡織大學等高校為企業定向培育急需人才。開展現代“學徒制”試點,“訂單培養”建立“一對一”人才培養機制,按照“學生→學徒(準員工)→員工”的路徑,采取“在校集訓、校企輪訓、頂崗實習的‘訂單式’培養模式”,每年實現300余名學員畢業即就業。推動艾灸技能培訓學習由“土教材”向“精品課”轉變,《蘄艾保健灸療》《家庭保健蘄艾艾灸》“中字號”教材正式出版發行,“蘄春艾灸師”培訓逐步邁入標準化、職業化、精品化。
緊抓“用才鏈”,搭建人才發展舞臺
為實現“人人盡其才,才可盡其用”,讓人才智慧競相涌流,蘄春縣精心打造大健康產業平臺載體,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活力,推動人才出效益、出生產力,形成人才引領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。依靠本地大健康產業龍頭企業,深化校地合作,打造一大批人才創新創業平臺,形成科研成果共享、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。全縣有46家企業與中科院、湖北中醫藥大學等25所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,合作開發新大健康科技成果20多項,為企業增加利潤超5000萬元。聚焦大健康、蘄艾產業“雙鏈”(產業鏈與供應鏈),大力推行“人才+科研+平臺”模式,積極搭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平臺,新建專家工作站2家、博士工作站1家,成立湖北省蘄艾產業技術研究院等5個重點大健康產業研發機構,認定大健康產業領域省級技術研發平臺4個,帶動蘄艾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突破20萬大關,蘄艾品牌價值達105.08億元,榮登全國區域品牌(地理標志)第30位。同時,做優創業孵化平臺。全縣已建和在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38個,其中認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、星創天地、眾創空間5家,市級孵化器、眾創空間、星創天地12家,平臺效應突顯,助推大健康產業市場主體快速發展。當前,全縣登記注冊涉艾市場主體超過3000家,蘄艾產品研發28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,蘄艾系列注冊商標3918件。2021年,全縣大健康產業產值突破138億元。